一点撕烤(与回忆)

我经常做炸号的梦,因为一直都知道是件不可避免的事,有点像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的第二只靴子(所以去年11月某个时候,进行了一些把长微博搬运到博客的尝试,不了了之)。真的发生那天,前一个晚上我也做了炸号的梦,但是因为经常做,所以也不算什么特别诡异的巧合。

目前还不是100%确定发生了什么,但是在已登录的设备上还可以浏览(新的设备上无法登录),所以我看到了一些热心网友们表达对我的怀念和喜爱。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条是,“首页最勤劳的学术型博主”。

😂😂😂😂😂😂😂

1

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撕烤,我经常花很多时间写一些长长的帖子,这些帖子的消失当然很可惜,可是它们有什么意义吗?努力地回忆,最近的一次系列长贴,是关于丹麦的niqab/burqa禁令与欧洲关于burqa的争论的。其中有一个长贴概括描述了ECHR的著名判决S.A.S v. France,我觉得很有意思,可是有任何original的地方吗?没有。60多页的判决书就在网上,任何一个看了判决书的人都能写出一篇概述来(唔,当然还需要一点对人权法、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, margin of appreciation等基本概念的理解)。另外一个帖子介绍了50个穆斯林人口为主的国家的头巾政策(其中有2.5个强制戴头巾),也是在网上搜了一些资料。还有一个帖子是介绍instagram上hijab wearing的时装博主,那组图挺漂亮的。

我想我大多数的长微博都是这种类型,搜集、整理、介绍一些我觉得有趣的东西,但是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存在于网络的各个角落的。用学术期刊里面的分类来比喻,属于一种review,不是original article.

之所以极少写有原创意见的东西,是因为显然我觉得微博不是写这些东西的地方。而且somehow我觉得写纯粹介绍性质的东西会较少浪费时间(并不)(关于浪费时间),会减少procrastination的内疚感。但结果就是,我最终浪费了很多时间写了很多没有特别大意义的东西。

炸号的前一天我写了偷飞机的人的故事,那条在24小时之内转发了3000多次,有300多条评论。绝大多数评论是善意的,有些是伤感,有些是哲思,有些是脑洞大开构思电影情节。后来这条微博当然和其他一万多条一起消失了,连同这些评论。记得有个人说Ta也是看到夕阳会流泪,有个人说,“他的悲凉不在于是底层人,是他与我们的平凡普通无恙,可周围一切不足以挽留他。若捧他以死亡来表现悲情浪漫代价太大,而贬他伤人毁物也不佳。彼此的普世大爱不如多在现实中实践吧”。后来我看到别的博主发的也是关于偷机事件,评论里骂声一片,自杀不负责任等等。才觉得那些消失的评论有多可贵。

2.

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日常生活与情感类。比如最近的一条,是我在瑞士的火车上写的(注:之所以可以重现,是因为有一位网友从去年6月开始用邮件订阅了我的微博,Ta后来把邮件备份发给了我,太感谢 ❤)

#知识互补型家庭#

坐火车时。
我: 胡子长长了为什么就变软了呢?
陈: 嗨,一看你就没学过结构力学,长度增加刚度就下降了呀。你可以把它想成一个悬臂梁结构。
我: 悬臂梁结构是啥……
陈: blablabla…

吃饭时。
陈: 有没有世界主义这个词,英文怎么说?
我: 当然有了,cosmopolitanism. 我写过好几篇关于世界主义的论文呢,当然我主要是持批判态度。
陈: cosmo是什么?
我: cosmos是宇宙,cosmology和cosmetics都是这个词源。polites是公民,来自polis也就是古希腊的城邦。
陈: 那你为什么要批判?
我: 是这样的……blablabla…

本来只是记录好玩的生活片段,但是某一天我看到一个网友在转发中评论说,“其实@dustette 根本不是一个情感博主,但是自从关注以来,我总是会保存下她和她配偶的故事,有稀疏平常的生活琐碎趣事,有那些深情的信件往来,还有些很无厘头的对话,比如“毕竟我是有两个硕士学位的人”。这么说起来显得我心里挺变态的[笑cry]但每每看到这些,都觉得太动人太温柔,世界再坏,看到过爱情美好的样子,哪怕自己没有运气体验,能看到和知晓这些故事发生着,也觉得值得。”

如果我的故事感动过她,她的评论也深深感动了我。我虽然不是情感博主,偶尔也会发表对情感的看法:

“除非有一个男人对你好到不行,能够保护你,照顾你,娶你是要疼你”。已婚人士多港句,这种我也不赞同。和一个人结婚不是让他来“保护你”或“照顾你”。爱是两个自由独立的人之间建立的相互的联系,互相支持、互相保护、互相尊重。建立这样的联系,结不结婚无所谓。当然,不建立也无所谓。 [摊手]

一个真正尊重我、欣赏我的人。一个耐心聆听我、也会诚意提出建议的人。一个相信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是实现自我价值,而不是任何家庭责任的人。只有和这样的人成为家人,我才愿意承担家庭责任。 RT @Fujiaa:我在英国博士毕业时找工作,当时有两个offer,一个是在学校旁边的工作,另一个工作是在6小时火车外。当时我和马克刚刚开始谈恋爱,两人甚至都不怎么了解对方。我一开始对后者的工作跃跃欲试,问马克的意见。他回答:“我觉得都很好。如果你选择后者,我们需要讨论下两地恋的情况,但这不是不能解决的,……

后来我想,在单身和不婚女性在努力对抗社会偏见的时候,一个在稳定关系中或已婚的女人可以做什么?首先,我们必须和她们站在一起对抗这种社会偏见(这种偏见是对所有女人的工具化)。其次也可以去表达,平等的、互相尊重的、互相支持但不互相依附的关系或婚姻是可能的。当然,没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,每一种关系都意味着牺牲一部分个人的绝对自由,持续一种关系则意味着要持续地寻求自由和共同生活之间的平衡。

不爱的人当有权利不爱,爱的人不是一个寻找另一半的“半人”,她或他当作为完整的、平等的人爱与被爱。

3.

网上这些年,见识了太多人格羞辱,中文和英文世界都有。从直接粗暴的,“国关智障狗”,“希望你被xxx强奸”,“脸长得像阴唇”,到less粗暴甚至还有点好笑的挖苦,“穿七分裤的精致利己主义者”或“学洋毛概的宽裕左派妇女”或“北欧站街女”。

最近很习惯了,但早年有些玻璃心。有一次,真的被骂哭了。陈老师抱着我安慰我,然后嘲笑道:“心理素质这么差还怎么做网红?”

情绪低落的时候会想:What have I done to deserve this? 我只要不上微博,在现实世界中过得开开心心,在instagram发发吃喝玩乐不是很好吗?可是另一方面,霸凌的目的不正是如此吗,为了让你感到羞辱,让你消声。又凭什么让这些人得逞呢?

4.

我曾经把在中国的网站上发言这件事说成是一种resistance,可是对身处海外的我来说,毕竟无需付出代价,即使是也只是一种太过容易的抵抗。如果问我为什么用微博,我觉得,主要还是,消磨时间。

消磨时间之余,如果能让举报和审查人员忙一忙,也不算虚度了。

2 thoughts on “一点撕烤(与回忆)”

  1. 我订阅了你的博客而不是微博,这样一来反而能看到很多了(感觉没有对博主有什么安慰)。另外知识的搬运也是有价值的,毕竟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么,所以也无从搜寻那些你都不知道的东西。

  2. 你的review很有意义啊,对我这样完全的门外汉来说在政治、平权等方面帮助很大。我对丹麦和北欧的事情也很感兴趣,是人类社会一种相当特殊而且有趣的样本。拜托继续下去!

Leave a comment

geographical imaginations

wars, spaces and bodies

Alex Donald's Multiverse

A pop culture blog from an Irish writer and DJ

detained voices

STORIES, EXPERIENCES AND DEMANDS BY PEOPLE HELD IN UK IMMIGRATION DETENTION CENTRES

Quasi-跨時

雙月刊──政治 歷史 文藝 思想

Wars and Politics of Ice and Fire

Political, Military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of A Song of Ice and Fire

After the Final Curtain

"People buy tickets to theatres, not movies." -- Marcus Loew

Antipode Online

Celebrating 50 years of publishing a Radical Journal of Geography, 1969-2019

Threads

Life, Leisure, Luxury

Francis Hodgson

Writing About Photographs